成果完成人:朱清智、赵书策、张勇、王记昌、杜垒、许 琳、张家源、杨东福、侯同江、靳 果、郭素娜
成果简介:长期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实施技能竞赛引领工程,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深化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了学校的产业贡献率和社会吸引力。
主要做法:
1.对接技能大赛竞赛方案,重构了“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模块化课程体系
以装备制造类职业岗位的工作过程及相关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要求为逻辑起点,从岗位工作中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结合装备制造类技能大赛考核要点,提出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整合、序化、重构,重构了“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见图1),加强实用性、增强实践性,更贴近行业、企业的实际用人需要。
图1“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2.对接技能大赛任务要求,建成了“五转化、四融入、三支撑”整体性课程资源
按照装备制造类技能大赛要求,将技能大赛赛项设备转化为课程教学设备、技能大赛赛项任务转化为课程教学任务、技能大赛赛项内容转化为课程教学内容、技能大赛赛项标准转化为课程教学标准、技能大赛赛项评价转化为课程教学评价,构建基于企业真实生产、研发、技改、服务等教学项目,实现技能竞赛任务与课程资源无差对接。将教学项目融入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素养和思政元素,以云平台、仿真系统、竞赛设备为教学载体,建成了“五转化、四融入、三支撑”的课程资源(见图2)。
图2“五转化、四融入、三支撑”的课程资源
3.对接技能大赛评价指标,构建了“一中心、三辅助、三结合”课程评价体系
按照装备制造类技能大赛评价指标要求,突出成果导向,构建了“一中心、三辅助、三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见图3)。所谓“一中心”,是指以成果导向为中心;“三辅助”,是指以信息化资源学习、书面作业、理论测试为辅助;“三结合”,是指结合实践操作、结合技能展示、结合技能考核。技能展示环节由教师主导,依据企业真实案例,设定应用场景,提出基础功能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结合学习情况,增加相应功能并设计任务书,教师检查通过后,方可实施。实施过程不占用正常上课时间,学生根据自身进度安排到实训室进行实践操作,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后,可申请展示。展示时间、地点由教师安排,学生根据任务书,现场完成功能要求并进行展示,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评定该环节成绩。
图3“一中心、三辅助、三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4.对接项目化教学需求,打造了“四路并进、六位一体”结构化教学团队
对接装备制造类行业企业主要岗位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求,从校内、企业、行业协会、科学技术协会等相关部门的专业人员中,选择知识水平高、专项技能强、教学业务精的专项人员承担项目授课、竞赛指导、科技攻关等任务。围绕课程建设、技能大赛、技术服务、技术创新四项内容,按照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大师决策—骨干支撑—专兼互补—高效协作,打造了“四路并进、六位一体”结构化教学团队(见图4)。
图4“四路并进、六位一体”结构化教学团队
成果相关的教学、科研项目奖励
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证明
代表性论文论著
新闻媒体报道
获得奖励
教材成果
成果点滴:2024年1月12日,自动化工程学院在北实训S1304成功举办了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技能竞赛,本次竞赛旨在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数智中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赛项选拔优秀选手,竞赛分为赛前培训、初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来自自动化工程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24名学生参加了决赛。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胡雪梅和副院长陆剑莅临现场指导。
经过周末和假期6次培训,比赛时长120分钟,参赛选手根据比赛任务书中控制要求,按照评分标准完成规定功能,通过控制器和分离元器件搭建完成要求控制功能,锻炼学生的编程能力、硬件电路搭建能力、故障排查能力,考察学生遵循接线规范、恢复现场的职业素养。
本次技能竞赛检验了参赛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了参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目的。
2024年1月5日,自动化工程学院在北实训S1402成功举办了西门子S7-1200 PLC基本操作与编程技能竞赛,本次竞赛旨在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创新大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赛项选拔优秀选手,竞赛分为赛前培训、初赛、决赛三个环节,经过紧张激烈的比赛,来自2023级不同专业的32名学生参加了决赛。自动化工程学院院长胡雪梅和督导李玉华莅临现场指导。
比赛时长120分钟,参赛选手根据比赛任务书中控制要求,在规定设备工作台上实现一个或多个单元的PLC编程控制、触摸屏组态设计、伺服驱动器、I/O参数设置等,能实现局部控制单元调试运行。
本次技能竞赛检验了参赛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提升了参赛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学目的。
11月22日至27日,2023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装备制造行业新技术应用技能竞赛加工中心操作调整工(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方向)赛项,在珠海市技师学院金湾校区举行。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教师邰鑫参加数字孪生子赛项职工组比赛获得第一名,被人社部授予“全国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我校被授予冠军选手单位称号。机械工程学院学生赵开源参加数字孪生子赛项学生组,获得第三名,荣获二等奖。晚上七点,学校党委副书记杜建根带领教务处、人事处、机械工程学院等单位工作人员一同前往高铁站接站,喜迎获奖师生载誉归来。
杜建根对参赛师生取得的优异成绩表示了衷心的祝贺,对参赛师生获得的荣誉和付出的努力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表示,此次成绩的取得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全校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既离不开参赛师生的刻苦训练和辛勤工作,也离不开学校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支持。希望参赛师生不骄不躁,认真总结参赛经验,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更上一层楼,为自己也为学校争得更多的荣誉。
获奖师生对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关心和鼓励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表示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一定会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储备,为学校争取更多的荣誉,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数字孪生子赛项由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两部分组成。理论题库由800道装备制造行业新技术应用知识题目,包含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机器人智能服务、工业物联网智能传感、工业互联网视觉感知等知识,随机抽取200道题目进行考试。实操考试是参赛选手需要利用虚拟仿真系统完成智能制造单元的规划设计与编程调试,利用产品设计与分析系统完成产品的3D建模与工艺编程,最后完成三个系统的综合调试,在制造执行系统中创建生产任务并执行,实现智能制造单元的虚拟生产与管控。国赛中,我校选手以精湛的技艺、严谨的态度、不懈的坚持在众多参赛选手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全省职业教育大会精神,高度重视职业技能大赛在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中发挥的关键作用,实施技能竞赛引领工程,构建“国家、省、校”三级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改”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将技能大赛成果转换到教育教学环节,技能竞赛与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相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2023年4月10日-4月15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主办,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阜阳市人民政府承办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服务型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在安徽阜阳技师学院成功举办。共有来自全国28个省(区、市)及机械行业、中央企业的30支代表队,共计356支参赛队,566名选手齐聚阜阳参加决赛。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教师王笛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个性定制与设计服务)”赛项中,荣获国赛二等奖;教师吴恒、王镇在“数字化管理师(协同制造网络构建)”赛项中,荣获国赛三等奖;学生张耀阳、来瑶瑶在“数字化管理师(协同制造网络构建)”赛项中,荣获国赛三等奖。
此项大赛以“服务赋能制造,匠心筑梦未来”为主题,是我国首次面向服务型制造领域举办的国家级一类职业技能大赛,竞赛规格高、规模大、综合性强、影响力广。大赛重点围绕生产制造主要环节,设置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个性定制与设计服务)、数字化管理师(协同制造网络构建)、物联网安装调试员(数字中台与远程运维服务)、服务机器人应用技术员(机器人智能服务)、供应链管理师(产品检测与客户体验服务)等5个赛项,各赛项分职工组、学生组两个组别。该赛事致力于打造为国内先进制造技术传播的重要平台,打造为服务型制造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快速通道,更好的营造尊重劳动、重视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营造技能报国、产业报国的社会氛围。
各赛项均由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两部分组成,实际操作时长4个小时。其中,“计算机程序设计员(个性定制与设计服务)”赛项为单人赛,包括个性化定制与设计服务平台系统调试、工业产品个性定制订单数字化、个性定制产品数字化设计与服务、个性定制产品设计验证与生产数据服务等四项任务;“数字化管理师(协同制造网络构建)”赛项为双人赛,包括协同制造网络系统设计、工业互联网关键设备安装与调试、网络化协同制造系统安装与调试、协同制造网络化数据管理等四项任务。我校师生奋勇争先、顽强拼搏,在比赛中稳定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此次技能竞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是落实校-省-国家三级技能竞赛体系的成果体现。机械工程学院历来重视技能竞赛工作,支持广大师生参加各类各级技能竞赛。通过技能竞赛,深化“三教”改革,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以赛促改”,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12月28日-31日,2021年全国通信网络建设与维护职业技能竞赛全国总决赛在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本次大赛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共同主办,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南京中心信雅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协办完成。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方华丽老师荣获在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赛项职工组一等奖。
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赛项分为理论和实操两个任务模块的考核,以5G网络基本原理、5G关键技术、协议、信令流程等为基础,通过网络规划、网络测试分析、网络质量评估、端到端问题分析、全网性能提升5个任务模块,考核选手在网络规划、性能指标分析、网络优化、故障处理等方面的技术知识与应用技能。以国家职业技能标准《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员》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全面评价选手信息通信网络运行管理方面综合职业能力。
此次比赛,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从赛项公布开始就提前安排,做好备赛工作。此次比赛,对促进职业技能教育教学工作、推动通信领域企业发展、培养技能型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达到了以赛代练、以练促赛的目的,将不断激发院校教师持续学习的热情,展示通信领域人才技能风采;引领教学风向,推动专业建设发展;弘扬工匠精神,促进创新创业。大赛激发广大通信领域技能人才学习技术、钻研业务热情,不断提升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和水平,推进通信行业创新人才全面发展。
2021年12月21日,机械工程学院举办了2021年“型腔模具产品设计与分型”技能竞赛,经过前期的预选,最终有28名学生参加了决赛。
本次比赛在南实训楼S2208和S2207机房进行,比赛项目分为两项,分别是现场模具拆装、UG软件3D造型。参赛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赛场所发《竞赛规程》要求,在S2208实训室分组分别完成7套模具的拆装,在机房独立完成产品的3D造型。最终评选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8名。
机械工程学院举办本次“型腔模具产品设计与分型”技能竞赛,参赛学生多,受益面广,遵照“以赛促学”的指导思想,以技能大赛引领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专业比赛促进学习与交流,让同学们重视模具设计、积极学习专业软件,检验大家学习水平,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2021年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数控车工技能竞赛于12月17—20日在我校举办,来自全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23家企事业单位的82名选手参加了竞赛。
省国防邮电工会主席杜振卿、学校校长王伟、省融办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朱云松、省融办机关党委副书记陈晓楠、学校工会主席屈保中、省国防邮电工会副主席李陶营、省国防邮电工会副调研员陶敏、北京市工贸技师学院教授裁判长江伟、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国家级技能大师、省国防邮电工会兼职副主席梁兵等领导在赛前亲临现场指导工作。
经过3天的激烈比拼,竞赛圆满结束。在20日上午的闭幕式上,省国防邮电工会副主席李陶营宣读表彰决定,授予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杨建杰“金奖”、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王景“银奖”、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责任公司柳凯旋“铜奖”。授予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第六一三研究所、河南北方星光机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二研究所、中光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河南航天精工制造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河南平原光电有限公司、河南北方红阳机电有限公司、新乡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12个单位优秀组织奖。
学校副校长贾庆成代表学校向在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表示,本作为数控车工赛项的承办单位,我校将认真总结这次大赛的经验和创新的做法,使大赛更符合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的实际,不断提高组织大赛、参与大赛、服务大赛的水平,进一步提升大赛的质量和影响力,使大赛一届比一届办得更好。
省国防邮电工会主席杜振卿向参赛的各位选手、领队、教练员、裁判员表示亲切的问候,向承办这次竞赛的学校领导、教职工及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希望全体参赛选手以本次竞赛为起点,总结经验,发扬成绩,通过言传身教,带动更多的职工学习钻研业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为了做好本次大赛的承办工作,学校专门成立了2021年河南省国防科技工业系统数控车工技能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对比赛场地进行了设备更新维护,对大赛日程及相关组织工作做了精心安排。我校优质的后勤保障工作获得各参赛单位的一致好评。
学校将以承办此次竞赛为契机,总结成功经验,在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省国防邮电工会的指导下进一步完善河南省国防科工系统职工竞技、交流的常态化、持续化机制,建立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交流平台,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成果展示区:
技能,点亮退伍侦察兵的“报国梦”
关键词:退伍复学;技能报国
一、实施背景
从2017年考入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到以大学生身份加入“打响抗美援朝第一枪”的队伍,再到光荣退伍,复学就读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机制1903班邱泽芃刻苦钻研“无人机技术”,并应用于野外救援、抗汛救灾、协助破案、创新创业、升本深造等工作中,用技能点亮自己的“报国梦”。
二、主要做法
(一)退伍复学 在军工特色引领下锤炼技术技能
2019年,邱泽芃以“上等兵”的警衔退役,回到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学习。“无人机的机械设计理念是什么?机身体积、材料重量、力学原理、整机自主处理能力”等问题萦绕在邱泽芃的脑海里。这个怀揣梦想的青年,在校园里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和技能的养分。
图1 邱泽芃在研学无人机技术
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的李付克同学,是他最好的“小伙伴”,他们比、学、赶、帮、超,谁也不肯落在后面;全国技术能手盛青山老师,把“忠、毅、严、细、精、优”的育人理念融入课堂,培育他们军工特色职业素养;国家级课程思政名师朱成俊,把工匠精神引入《机械设计基础》课堂教学,引导他敬业、精益、专注、创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梦想在邱泽芃的心里生根发芽。
(二)扶危救困 在履行社会责任中彰显青年担当
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邱泽芃申请加入户籍所在地——三门峡蓝天救援队,每天携带大功率喷雾器对中小学公共区域环境进行防疫消毒。
2020年3月6日,雷家沟七十多岁的马大爷于3月4日走失,一家人心急如焚四处寻找未果。邱泽芃熟练操纵无人机,翻越一座座山头、掠过一条条沟壑搜寻,最终通过精准定位、电话沟通,找到马大爷并成功施救。
2021年7月,河南省多个地区普降特大暴雨,新乡卫辉等地一片汪洋。作为一名中共预备党员,邱泽芃冲锋在前、驰援新乡,利用无人机协助转移被困群众三百余人,被省文明委授予“河南省防汛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并荣获“出彩河南人”第五届最美大学生入围奖。
图2 邱泽芃驰援新乡参加抗汛救灾
图3 邱泽芃荣获“出彩河南人”第五届最美大学生入围奖
2021年10月,面对南阳市公安局宛城区分局的协助办案邀请,邱泽芃毫不畏惧,展开无人机侦查,拍照取证分赃画面,成功破获广西百色市诈骗团伙,用实际行动诠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地铮铮誓言。
图4 南阳市公安局宛城区分局领导到校送来感谢信
(三)勇于探索 在创新创业舞台上放飞青春梦想
“双创”教育,是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学校着力在课程、师资、平台、孵化等方面下功夫,为学生成长成才打下坚实基础。
邱泽芃和同学组成团队,研发“乡村规划小飞侠——无人机智能实景三维建模设计”项目,以无人机三维建模、大数据、人工智能为技术支撑,在乡村规划、灾后重建、不动产登记、古建筑数字化存档等领域开展技术服务,建模面积达700多平方公里,业务范围辐射11个省份,一举摘下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银奖。
图5 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现场
2022年,邱泽芃以卓越表现和优异成绩专升本考入黄河科技学院继续深造,并和同学合作创办河南诸子佰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其典型事迹被教育部2022年第五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事迹征集活动收录。
三、建设成效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邱泽芃的成长得益于部队的锤炼和学校的培养。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致力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四级”技能竞赛体系,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岗课赛证”融通;建设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军工文化铸魂育人工程,播撒“红色的种子”;举办“大国工匠面对面”“全国劳模进校园”等活动,激励广大青年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技能”点亮了像邱泽芃一样,千千万万学子钻研技能的热情。新时代,职业教育大有可为,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在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的时代风尚中,努力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成果展示区:
“岗课赛证”四维融通
创新专业群育人新模式
关键词:岗课赛证;课程体系;融通机制;育人模式
一、实施背景
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积极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提升教育质量。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服务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学生发展需求,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为抓手,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健全“岗课对接、课证融通、课赛融合、书证融通”四维融通机制,创新并实践了融“岗位需求、课程体系、技能竞赛、证书考试”于一体的专业群综合育人新模式,赋能专业群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图1 专业群“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一)对接岗位需求,建立“岗课对接”产教协同机制
聚焦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面向产品工艺工装设计、智能产线集成控制、高端数控机床操作与编程等关键基础技术链,校企协同开展企业岗位需求调研,分析专业群岗位面向,明确工艺工装设计、自动化系统安装与调试、智能装备运行与维护、高端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协同制造、质量检测与生产管理等核心岗位,解构核心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对接岗位职业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确定支撑岗位职业能力的38门专业课程。
图2 专业群“岗课对接”产教协同机制
(二)对接职业标准,构建“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
对接数控车铣加工、工业机器人操作与运维、智能产线控制与运维等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维修电工、多工序数控机床操作调整工等职业技能标准,从知识、能力、素养等维度,对职业技能要求进行拆分和系统化重组,将数字化制造等新技术,工业机器人等新设备、智能制造虚拟工厂信息模型等新工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等新规范融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课程思政、创新创业、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关内容融入专业群的基础模块、专业方向模块、拓展能力模块、岗位实践模块四大模块,构建“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实现证书与课程有机融合。
图3 专业群“课证融通”模块化课程体系
(三)对接竞赛规范,创新“课赛融合”教学模式
对接复杂部件数控多轴联动加工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技能竞赛规范,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引赛入课,将大赛项目融入课程体系、大赛标准融入课程标准、大赛评价融入课程评价,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将课程内容与比赛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使比赛成为课程教学的延伸和拓展。确定课赛融合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明确课堂教学和比赛的评价权重,采用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方式,科学、全面、多角度评价学生课堂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实践技能,切实提高专业群育人成效。
图4 专业群“课赛融合”教学模式
(四)融合信息技术,完善“书证融通”教学资源
依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技能要求和专业课程教学目标,融入大数据、移动互联、VR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施“课堂革命”,完善微课、动画、课件、虚拟仿真等“书证融通”课程教学资源596个,开发项目化实践教学优秀案例45个,创新远程协作、专递课堂、实时互动、移动学习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校企合作开发书证融通教材1部,15名专业教师被认定为1+X职业技能等级考核师,1名教师获1+X工作突出贡献专家。校企共建集“学、练、测、评”一体化的高水平师资培训基地1个,满足学生岗位实习培训考证和教师实践技能提升的需求,为专业群书证融通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图5 专业群开展1+X省级师资培训
三、建设成效
产教融合进一步深化。基于“岗课赛证”育人模式改革,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牵头组建河南机电设备与自动化职业教育集团1个,入选河南省职业教育示范性校企合作项目1项、与行业龙头企业共建4个现代产业学院,全面深化校企“双元”协同育人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2019年以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学生平均就业率提升2.5%,就业对口率提升10%,用人单位满意度提升7%。主要指标均高于全国“双高校”平均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国家级64项、创新创业类大赛获国家级14项。2022年获奖总数位居全国第6名、河南省第1名。进一步强化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改”课赛融合理念。
教学资源建设水平逐步提高。《机械制造基础》《现代供配电技术》等6门课程被认定为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课程;《数控机床控制技术》《工程力学(第四版)》等5部教材被认定为“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和河南省职业教育优质教材。进一步深化“三教”改革,有效促进了教学资源建设水平。
成果展示区:
信息技术赋能课程建设
打造优质精品教学资源
关键词:信息化;三级品牌;示范引领
一、实施背景
数字改变生活,技术赋能教育,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借助信息化技术,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形式,模块化课程内容,强化三级品牌课程建设,采用“建”“用”“更”模式,提供开放、多样的共享型在线教学资源,打造优质精品在线课堂,示范引领高校教学资源建设,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
二、主要做法
(一)建团队、促改革
选用教学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扎实,在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为课程负责人,引入企业导师,打造“校企混编、专兼结合”的结构化课程教学创新团队。定期组织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究,制作课程资源、实施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开展教学技能大赛,促进教学改革。
(二)借平台、推整改
积极推行教学信息化,用好常态化线上学习平台—河工空间,引入智慧课堂平台、网络教学平台,对接爱课程平台、智慧职教平台以及教学资源库。借助质量监控平台,依托课程发展中心、内部质量管理系统、智慧课堂等数据平台,按照“监测-预警-改进”小循环,分析监测和推送的数据,提出改进措施,及时调整更新,螺旋提升课程建设水平。
图1 教学资源平台
图2 质量监控平台
(三)推创新、进课堂
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等方式,创新课堂运行模式。依托各种信息化教学平台和教学资源库,实施课堂教学形态改革,跨时间、跨地域实施高效、便利的信息化教学,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图3 在线教学平台教学实况
(四)重需求、模块化
深入企业调研分析岗位,剖析职业岗位能力所对应的课程,梳理课程的知识、技能、素质目标。解构、重组、序化、拆分、模块化课程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创新创业以及技能大赛内容,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整合学校、企业和行业各方资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精品课程资源,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与发展创新的需求。
图4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课程模块化方案
(五)建品牌、共享用
依托学校构建的国家、省、校三级精品在线课程建设体系,积极开展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建设与应用,创建三级品牌课程,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课程建设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发展。始终坚持“积极建设”“共享使用”“及时更新”,确保在线资源的质量和价值。
三、建设成效
近五年,专业群共建成校级精品在线课程24门、省级精品在线课程7门,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6门,省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省级虚拟仿真基地1个,各类在线资源数多达5T以上,惠及企业培训、高校教学以及其他社会培训等,真正实现了教学资源与企业、高校、社会的共享共用,互惠互利。截止目前,在线资源累计学习人数达15万人以上。
2023年承办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在线课程建设推进会,全省90余所高职学校参加,示范引领了河南省职业院校在线课程建设工作,被人民日报、河南日报、河南高教等媒体广泛报道。
图5 河南省高等职业学校在线课程建设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