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就业不仅影响着个人的职业选择,对企业的招聘也产生着深远的影响。长期以来,企业内部都存在着“高人效比(人效=月平均销售额(毛利额)/月平均工作人数;人效即人的效率)”的诉求。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竞争,不得不面临数字化转型带来的知识配给、资源配给方面的不同需求。为保有自身对多变市场的敏捷反应,一些公司开始慢慢转变传统的雇佣员工形式。比如核心岗位通过雇佣方式掌握,非核心岗位以聘用实习生、派遣、发包、共享的方式获取,通过多样灵活的用工方式,实现公司组织的敏捷灵活,使得公司在多变的市场中生存能力变强的概率大大提高。
根据《中国灵活用工发展报告(2021)》显示,在2020年中我国企业整体采用灵活用工比例达到了55.68%左右,相比于上一年增加了超10%,灵活就业在我国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来自科锐国际《HR敏捷地图研究报告》2021的数据也显示,企业对于灵活用工的需求预期增长51%,灵活用工的形式是如今绝大多数企业(78%)采用的用工形式之一。“灵活用工可以帮助企业解决正式用工人数有限制产生的用人困境,更好的应对并适应快速变化的商业市场。”来自某知名全球500强零售业集团的人力资源总监Lily表示,不久前,她用这种形式解决了所在集团与国内知名民营公司合资成立的新公司的法律总监职位。
尽管企业对于灵活用工的需求量有所增加,但是这一模式在企业组织内部的实施中依然面临着不少现实的问题。比如:由于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个人习惯长期受雇于一家公司,这一认知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针对灵活用工的法律法规也相对薄弱。所以大多数企业目前只能对临时性和替代性的岗位采用灵活用工形式,常见的有:IT技术型岗位、制造业(操作工、文员、各类技术人员等)、服务性行业员工(餐饮服务、客房酒店服务等)、物业管理员工(各类技术人员、保洁员、保安员、园艺师等)等等,基本集中于重复性体力劳动和低技术含量的岗位。但是实际上,不少HR已经明显的从自身组织以及行业内察觉,灵活用工的岗位正在往越来越高的方向转变,尤其是白领人群,包括财务、采购、法务,设计以及专业咨询等人员。以医药行业为例,很多公司正在寻找外部采购顾问进行项目咨询工作。而一家顶级公关公司招募短期3个月的会越南语的初级财务,最终以猎头公司采用灵活用工的形式录用了一位外籍留学生完成了这个项目,解决了用人需求。
开启你的职业“副本”
可以预见,未来企业用工形式的组合更多样化,更具有灵活性。这也意味着,对求职者来说,无论是当前还是未来,拥有能力和经验的高端人才在灵活人才的市场上将会更加如鱼得水,实现属于自己的“U盘人生”。
从企业的内部HR到独立的培训师,琪琪开启了自己的双面职业,这让她获得了更多的收入,同时因为做培训产出的成果受到某出版社编辑的赏识,还顺利完成了自己一直要出版一本书的愿望。
当然这样的结果也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付出日拱一卒的努力,具有非常强的核心竞争力。所以对于有意从事灵活工作的人来说,最重要的是磨炼出属于自己独有且过得硬的核心技能并建立个人品牌,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一席之位。对于年轻的应届生们而言,灵活用工是反内卷实现自我的一种就业方式,是自由也是一种挑战。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明确指出,“支持发展新就业形态,创造更多灵活就业岗位,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从实际来看,灵活用工的形式的确可以帮助企业解决诸如因为预算和正式员工数的限制或项目急着上线,现有全职员工病假或产假等需要短期人员进行替代等带来的问题。
所以企业即使面对人才的传统思维(灵活=不靠谱)难以改变、如何让灵活用工的人选快速上手工作,让灵活用工人员获得公平感(派遣灵活用工的员工常常因为所在入驻公司的福利发放而感觉受歧视等)等难题,依然在努力通过建立良好的雇主品牌让自己所需的灵活用工人选具有安全感;通过编制标准操作手册或建立伙伴机制,让临时上岗的人选可以尽快进入角色;发放福利的时,带上被派遣来的员工等方法或途径,以有利于自身的灵活用工的用工形式可以顺利推进,以实现自身敏捷组织的搭建完成。市场上不乏派遣在心仪公司工作数年的灵活用工的例子,其中有部分还会因为业务扩大等原因而直接转变成为正式雇员。业内知名的猎头公司米高蒲志(Michael Page)就有专设的“灵活用工”部门,向各企业客户提供高端的灵活就业人才。当然也有不少因为看中自由,而拒绝成为某家公司全职雇员的案例,这些人往往是某个领域内的佼佼者,比如广告行业内拥有大量的自由职业者,咨询行业里有大量的独立咨询顾问等。
对于应届生的同学们来讲,是否采用灵活就业的形式,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但在强调自己要稳定的同时,关注到企业内对灵活用工需求也是必要之举。“灵活就业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条很重要的就业途径,他们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很多工作内容除了专业知识之外自身能力是关键,所以能发挥自身优势的工作就是好工作。具体来说,灵活就业适合那些具有强烈成就动机、大学期间就爱折腾且对自我有一定程度的认知人。对于他们来说灵活就业是主动的选择,实际工作的满意度也较高,并不是找不到工作而被迫打零工的灵活就业。”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的国际商务任课老师陶晨晨表示。她同时建议,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可以多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发现自身优势来创造未来无限可能。还可以通过举办职业规划讲座开拓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寻找合适的就业方向,多方面引导同学正确对待灵活就业。
当前因为互联网可快速匹配供需方的优势,产生了经应用程序接洽的按需工作形式,拥有文化知识、设计创意等高技能的大学毕业生甚至在校的大学生都可以实现灵活就业(B站的UP主、知乎的创作者等)。但是企业内对灵活用工人才的渴求也值得一部分有需求的应届生考虑进职业规划的要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