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党建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正文
幸福大院兜底、防贫保险保底、扶贫产业托举。南阳——多策并举 脱贫有底(一线探民生)
发布时间:2020-09-05 发布者:朱佩娴 曹国宏 浏览次数:

核心阅读

河南南阳多策并举,决战脱贫攻坚。建起四类集中托养体系,一揽子解决生活照料护理养老难题,还解放出大量困难家庭的劳动力,让他们可以就业增收;通过政府投保、社会参与的方式,将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临贫”“易贫”重点人群列入保障对象,拉起一张防止返贫的安全网;因地制宜开发、培植脱贫项目,面向市场扶持产业,产业强了,群众收入也稳了。

提起贫困户毛文敏家,最让扶贫干部揪心。她丈夫失明9年了,婆婆心脏病、高血压,常年“药罐子不倒”,儿子才12岁上着小学。毛文敏一个人撑着全家,还要照顾老少。“工也打不了,家里离不开人。”脱贫攻坚到了收官阶段,这样的深度贫困户,怎么扶才有效?

毛文敏是袁黄庄村村民,袁黄庄村地处河南南阳市宛城区茶庵乡。南阳市是个人口过千万的大市,在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尽管贫困发生率已从2014年的6.63%降至2019年底的0.63%,但绝对数量仍高达6.53万人,按时脱贫压力不小。尤其是,他们中有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无人赡养生活不便的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总数量1.24万人,占比近1/5。南阳市用一道道“防护网”,因地制宜,因户施策,让他们实现脱贫,且不返贫。

四类集中:

大院托养解难题

家庭减负又增收

8月,毛文敏的婆婆和丈夫已住进村里集中托管的“幸福大院”整3个月。毛文敏当上大院的炊事员,还负责卫生保洁、洗衣晒被,每月有1700元的稳定收入,早上不耽误给儿子做饭。婆婆治病有报销,孩子上学有补贴,丈夫坐在树荫下乘凉,跟大伙闲聊天,脸上也有了笑容。

在南阳,特殊困难群体通过村级幸福大院集中托管、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社会福利机构集中托养、医疗机构“医养”结合集中康复等“四集中”兜底保障。集中托养好处很多,生活难、照料难、护理难、养老难等问题因“四集中”大大缓解。一方面,各类扶贫资金、救助资金被集中起来办了大事;另一方面,分散在各家的特殊困难群体集中照料,也更充分利用了社会资源,节省了成本。对于困难群众来说,集中在一起也更便于互助,享受相对更专业的照料,有了一些康复设施,身心能得到更多的关爱。家人也可以出去打工,改变家庭经济状况。据了解,2.5万余名劳动力解放了出来,等于是为脱贫平添了一支生力军。

在内乡县马山口镇福星托养中心,因脑出血重度偏瘫的郭运景住了进来,妻子王书侠不用再只围着他转,应聘成了护工。郭运景说,我以前知道自己拖累她,可是也没办法。现在,她不仅照顾我,还照顾了很多人,每月有收入,我们一下子轻松许多。

目前,南阳建成村级幸福大院1233个,40169名特殊困难群体实现了“四集中”。不但把贫困家庭中负责赡养和护理的劳动力解放出来,还新增了3672个“四集中”相关的公益岗位,有力推动了脱贫。

脱贫三保:

拉起防返贫安全网

符合条件可获赔付

贫困群体家底薄,技能少,抗风险能力小,很容易“一个风浪打来就回到从前”。为此,南阳将措施前置,强调及时发现和预警,提前采取措施。“政康保”“政福保”“防贫保”三保工程颇具代表性,被称为“脱贫三保”。这是通过政府投保、社会参与,用保险的形式拉起一张防止返贫的“防护网”。

“政康保”的主要保障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农村特困集中供养对象,防止他们因病返贫。目前惠及困难群众48万余人,累计补助371万人次,补助金额3.01亿元。

在宛城区毛桥村,村民毛某患终末期肾病,需常年透析治疗。2019年的透析费用达6.57万元,基本医保报销5.5万元后,剩余1.07万元由“政康保”工程再报销70%,即7490元。最终个人只需负担3210元,算下来,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5.11%。

“政福保”是市财政每年投入1000万元,为全市人民购买的政府综合救助责任保险,对突发意外事故等天灾人祸造成特殊困难的群众,予以再次救助。

2019年6月13日,南召县板山坪镇瓦房村贫困户武某在做饭时液化气泄漏引发火灾,造成其全身大面积烧伤。在南石医院治疗花费近2万元。南召县人保财险支公司马上启动查勘,确认情况属实按照“意外事故救助”条款的最高医疗救助费用予以救助。

通过“政福保”,目前全市已累计救助2222户困难家庭,赔付金额3529.08万元。

日前,南阳市还在镇平县试点推行了“防贫保”工程,瞄准返贫风险较大的脱贫人口、处于贫困边缘的低收入农村居民等“临贫”“易贫”重点人群,创立“精准防贫保险”,分类设置防贫标准和程序,用改革的办法控制贫困增量。该县财政按每人每年50元保费标准投入保费500万元创设“防贫保”,为全县10%左右的农村居民购买保险;农村居民不需要缴纳保费,出现因病、因灾或其他返贫致贫因素,经认定符合条件的可获得相应赔付。

产业拉动:

扶贫车间进村头

扶植产业争上游

从袁黄庄村幸福大院向东走几百米就有一座扶贫车间。贫困户吴红云正在接电机线。她今年42岁,丈夫去世,独自照顾3个孩子和老人。由于没什么技能,日子过得艰难。扶贫车间建在村口,她经过培训上手后,很快成了熟练工,好日子有了盼头。

她参与组装的设备是一种全自动艾条机,也正成为当地扶贫战线的热门机械。南阳气候适宜,盛产艾草,是规模巨大的艾草生产集散地,市场占有量在70%以上。全自动艾条机从抓绒、卷条、切柱到包装除尘等全流程实现智能化,装备到众多扶贫车间。不需要工人有太高的专业技能,就可以稳定、安全生产,也更符合环保要求。

基层干部讲,脱贫攻坚攻到今天,再难的山头,也要攻下来。剩下的深度贫困人口的脱贫,根据具体情况的不同,也不能搞一刀切,一兜了之。很多人具备劳动能力,那么,就要用产业去托举,激发“造血”能力。

在桐柏县埠江镇付楼村,当地依托特色种植产业,为村里设置了分拣、包装的扶贫车间。目前,村里有100多人在车间务工,最高每天每人可收入100多元。

缺少劳动能力的,也有办法。也可以用入股方式投身产业。方城县博望镇前荒村张中喜,肢体残疾,妻子、儿子也无劳动能力。张中喜以4亩土地入股,加入村黄金梨种植合作社,年分红6000元。

为了保证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当地顺应市场规律,进行扶持。在西峡县小集村,王永合与老母亲相依为命,2016年母子俩通过危房改造项目搬出深山。下山最初两年,王永合不敢投入,技术也不熟练,就在一家香菇企业打工。直到他成了熟手,才种起香菇。2020年,他申请了1万元小额贴息贷款,扩大了生产。在他身后,西峡县对种出来的香菇进行了充分的市场保障,建立了“基地化种植、科学化管理、工厂化生产、品牌化销售”的全流程质量标准化体系和质量安全追溯体系,西峡县成为全国重要的干香菇出口货源集散中心。扶贫产业成长为市场强者,贫困群众增收更稳了。

版权所有©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 地址:河南省南阳市孔明路666号 邮编:473000